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战役(附2024最新排名前十名单)

admin 85 2024-11-12

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大战役(附2024最新排名前十名单)

从古到今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战争,揭示了发生在世界上的部落战争、城邦战争、宗教战争、民族战争和反侵略战争等各类战争的内幕,从中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世界战爹妈的历史,而且从历次战争的回顾中可以探寻到古今战略战术运用的奥秘。

NO.1马拉松之战(前490年)

公元前31年9月2日,古罗马屋大维(即奥古斯都,Octavian,CaesarAugustus)和安东尼(MarkAntony)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海上决战。

公元前42年,“后三头”(TheSecondTriumvirate)除掉了刺杀凯撒的共和派势力之后。内部争夺加剧,公元前37年,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Cleopatra)结婚。并公然声称将罗马东方行省部分地区赠予她和她的子嗣公元前36年,屋大维剥夺李必达的军权,坐镇意大利而与东方的安东尼对峙。屋大维趁机怂恿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各有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女王率军约10万,战船500余艘进报希腊西海岸,海军停泊在安布拉基亚湾,陆军驻扎在海湾以南地区。屋大维率兵的8万,战船400余艘,由意大利渡海东征,占据克基拉岛(科孚岛)和南面的莱夫卡斯岛,控制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并派出半数的战船切断对方海上补给线。安东尼补给困难,军中疾病流行,逃亡日众。

同年9月2日,两军会战于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处的阿克提乌姆海角。安东尼舰队驶出海湾,6个支队展开成一线,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率60艘战船跟进,屋大维及其助手——此役的指挥官阿格里帕(Agrippa)将战船一字排开,列队迎战。安东尼的战船笨重,机动不便,主要靠飞钩钩住敌船并以矢石杀伤敌人。屋大维的战船体轻,便于机动,用用撞击和火攻毁伤敌船。战至中午,安东尼处于劣势,又闻多变的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已逃回埃及,遂丧失信心,无意再战,追踪女王而去。士兵无主帅,纷纷溃逃。安东尼与女王返回埃及后,均自杀。

公元前30年,屋大维灭亡埃及(托勒密王朝)。结束内战。

NO.3怛罗斯之战(751年)

1453年初,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步骑兵17万、舰船320艘,从陆海两面包围君士坦丁堡,企图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军民也孤注一掷,誓与古城共存亡。他们尽一切可能加固工事,除了在西面筑了两道坚不可摧的城墙之外,还在城墙上每隔百米筑一堡垒,墙外挖了很深的护城壕。在城北金角湾的入口处,他们用粗大的铁链横锁水面,使任何船只都无法驶入。在城东城南面临海湾敌人很难接近的地方,他们也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4月12日,土耳其人首先从西面猛攻,他们用每发炮弹重达500公斤的大炮对城墙狂轰滥炸,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炮击。坚厚的城墙经不住大炮的轰击而不断崩裂。城外的护城河已经干涸,土耳其军扛着粗大的树干,滚动巨大的木桶,向护城壕冲去,企图把壕沟填平,但是却遭到了城中枪炮的严厉打击,纷纷败下阵来。强攻不行,土耳其人便打算挖地道,穿过护城墙和城墙,钻入城内,不料地道还没挖完,就被当地居民发现,他们用火药将地道炸毁了。土耳其人见此计不成,又决定使用攻城塔车,在车上筑起塔堡,外面包着三层厚厚的牛皮,车上藏有炮火和弓箭手,还有一架用滑轮升降的云梯。他们满以为这下一定可以出奇制胜了,可是当塔车靠近城墙时,守城的官兵就往塔车内猛投蘸满松脂的火把,将塔车烧着,并用大杆推倒云梯,土耳其人又遭惨败。穆罕默得二世的陆上进攻接连受挫。在海上,他的舰队也未获成功。在金角湾,有君士坦丁堡的舰队巡防,共有9艘大战舰和30艘较小的舰船在海上协助城内的防卫战,并运输作战物资。4艘拉丁船和一艘希腊船甚至冲破土耳其舰队的封锁,进入金角湾内,给君士坦丁堡运来大批给养。

由于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军队中的厌战情绪上升,并形成了以宰相哈利勒为首的反对派。他们以西方援军将至为借口主张撤围,却终于不能打动穆罕默德二世。

但穆罕默德二世也不得不重新考察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虚实,制定新的进攻措施。后来,他发现城北的金角湾水面不宽,东罗马人主要依靠铁索横江来阻挡进攻,倘若能绕过铁索,从水路登陆,进行偷袭,定能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攻破城池。然而,如何使船只绕过铁索抵达城下,却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穆罕默德和部下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旷古未闻的妙计奇策。他派人到热那亚商人据守的加拉太镇去,用优裕丰厚的报酬收买了那里的商人,使商人们允许他在加拉太北面铺设一条陆上船槽。船槽是用坚厚的木板铺成的,由高往低的滑行面,槽底又涂上很厚的一层牛羊油脂。靠着这条船槽,土耳其人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奇迹般地将80艘战船拖运到了金角湾的侧面。在那里他们架起了浮桥,筑起了炮台。

1453年5月29日拂晓,穆罕默德二世再次发动全面攻击。他甚至把自己精锐的侍卫队亦派上阵去。守城的军队在他们的指挥官犹斯底尼亚的领导下,进行殊死的抵抗,使战况进入胶着状态。但不幸的是,犹斯底尼亚中箭身亡,致使守军顿生恐慌,无心坚守,抵抗力大降。土耳其军队终于突进了对方的阵地。东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看到大势已去,化装夺门而逃,在混战中被土耳其人击毙。当天夜里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全城。土军在城内烧杀抢掠,历代的艺术珍品被洗劫一空,华丽的建筑物被付之一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延续1000多年的东罗马帝国的灭亡。随后,土耳其把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NO.5英西海战(1588年)

1588年(中国明朝的时候),英吉利海峡战云密布,风声紧急。庞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排山倒海般地涌入海峡,扬言要水陆并进,毁灭英国。普通老百姓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敌人,不免胆战心惊。这一天,英国海军的侦察官了望到西班牙舰队的威武阵势,也很着慌,赶快跑到总部报信。

1775年4月,马萨诸塞总督兼驻军总司令盖奇得到一个消息: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上,有“通讯委员会”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盖奇立即命令少校史密斯率800名英军前往搜查。部队连夜出发了,4月19日凌晨,他们来到了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列克星顿。

英军在黎明前的薄雾中向前行进,经过一夜行军。他们个个困倦不堪,呵欠连天。忽然,他们发现村外的草地上站着几十个村民,正手握长枪严阵以待。史密斯知道这些武装村民就是列克星顿的民兵,北美大陆殖民地上的居民都叫他们“一分钟人”,因为他们行动特别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让史密斯吃惊的是,这些民兵为什么这样快就知道英军的行动呢?原来,“通讯委员会”的侦察员早就得到了情报,并立刻在波士顿教堂的顶上挂起一盏红灯。“通讯委员会”的信使,雕板匠保尔·瑞维尔看到后立即骑马赶到康科德报警。

“射击!给我冲!”史密斯一看对方只有几十个人,原来有些紧张的心情马上放松下来。他根本没把这几十个衣服破烂的民兵放在眼里,举起指挥刀发出了命令。

列克星顿的民兵立刻还击,猛烈抵抗英军的进攻,枪声震响在列克星顿上空,传出很远很远。几分钟后,枪声渐渐稀疏,民兵们因为人少,地形不利很快撤离了战场,分散隐蔽起来。

史密斯初战告捷,非常得意,指挥士兵直奔康科德。英军赶到镇上时,天已大亮,旭日东升了,但街道上却看不见一个人,家家关门闭户,显得冷冷清清,史密斯下令搜查,英军进入各家翻箱倒柜,折腾了大半天,什么也没找到。原来,民兵早已把仓库转移,“通讯委员会”的领导人也隐蔽起来了。

“撤!”史密斯觉得情况有些不妙,连忙下令撤退。这时,镇外喊杀声、枪声陡然大作,附近各村镇的民兵已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向康科德赶来。包围了正在撤退的英军。他们埋伏在篱笆后边、灌木丛中、房屋顶上、街道拐角处向英军射击。英军一批又一批倒在地上,而当英军举枪还击时却连民兵的影子也找不到。英军一路向波士顿方向退却,沿途遭到民兵的不断袭击,狼狈不堪。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最后还是从波士顿开来的一支援军,才把史密斯等人救了出去。这一仗,英军死伤247人,民兵牺牲了几十人,剩下的英军弹药耗尽,回想起来也是心有余悸,他们第一次尝到殖民地人民铁拳的滋味。有个士兵说:“我48小时没吃一点东西,帽子被打掉了3次,2颗子弹穿透上衣。我的刺刀也被人打掉了。”

NO.7滑铁卢战役(1815年)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期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怀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德国最近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俾斯麦也早就瞄准它们了。

对于正处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痒的。

再说法国一方,当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皇帝,史称拿破仑三世。这个人是个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冒险家。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后,他窃取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大权,又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建立了历史上所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是个独裁、残暴、狂妄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称霸欧洲,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法国率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义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则,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却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作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

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

色当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色当惨败",它使德国最后完成了统一。

NO.9对马海战(1905年)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根据俄国舰队补给供应情况,断定俄国舰队将通过对马海峡直接前往海参崴,1905年5月20日东乡下令,全舰队进入战位,等待着俄国舰队的到来。5月25日,俄国舰队从台湾附近出发,26日到达上海附近,27日清晨进入对马海峡,钻进了日本舰队的包围圈。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顿河大弯曲部以东的60公里处,是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陆交通枢纽、欧亚两洲的咽喉,也是重要的军事工业

基地,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在顿河西岸的辽阔草原到伏尔加陡峭河岸之间的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行的。

1941年6月22日拂晓,法西斯德军及仆从军不宣而战,背信弃义地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入侵苏联国境。德军沿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三个方向大举进攻。苏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防御作战。经1941年夏、秋战局,德军的进攻基本上被阻止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在1941年至1942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德军对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高加索的威胁。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开始反攻,消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德军在莫斯科会战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计划。德军统帅部趁欧洲尚未开辟第二战场之机,继续增强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兵力,并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迅速攻占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然后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在夏季战局中苏军失利,7月中,德军进抵顿河大弯曲部,威逼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形成了复杂局势。

针对德军企图,苏军最高统帅部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7月17日开始了斯大林格勒会战。

苏军先后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接近地和斯大林格勒市及其以南实施了两次防御作战,共持续了125天。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基本力量集中于顿河大弯曲部,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防御德军沿最近道路突向斯大林格勒。

从7月17日起,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第六集团军进行激烈战斗,开始了方面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争夺。德军企图对顿河大弯曲部分的苏军两翼实施突击并将其合围,从西面突向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顽强防御和反突击打破了德军的企图,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至8月10日前,该部苏军退到顿河东岸,在斯大林格勒外层防御围廓,阻止了德军前进。在斯大林格勒的西南方向,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也实施了突击,但遭到苏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暂时转入防御,至8月17日前,也被阻止于外层防御围廓南部地区。为便于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成斯大林格勒和东南两个方面军。

8月19日起,德军再次发起进攻,从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实施向心突击,力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并出动几千架次的飞机对城市进行了密集的轰炸。德军一部分兵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畔,企图从北面沿伏尔加河实施突击夺取该市。撤到西北方向上的苏军部队由北向南实施了反突击,将该部分德军阻止于西北郊区。苏军最高统帅部又从其战略预备队调集两个集团军,会同斯大林格勒地域苏军的一部分兵力再次对进到伏尔加河畔之德军实施了一连串的突击,这就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大部兵力调向北面,大大削弱了其对斯大林格勒的突击力,在9月13日前该部德军被阻击在内层围廓之外。在斯大林格勒南面的接近地,德军坦克第四集团军与苏军进行了激战,德军突破了防御,对苏军第六十四、第六十二集团军后方构成了威胁。这两个集团军奉命撤至内层防御围廓。这里的激战一直持续到9月12日。至此,德军统帅部以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团军同时出击,从行进间夺取斯大林格勒的计划破产了。

当德军从西面和西南面逼临城区时,固守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第六十二、第六十四集团军与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向市中心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各兵团反复发动冲击,第六十二集团军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联系被切断。27日德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强攻,开始了争夺红十月村的战斗和巷战。28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10月中旬,德军第三次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向拖拉机厂、街垒工厂和红十月工厂实施了突击。德军攻占了拖拉机厂并在2.5公里宽的地段上抵近伏尔加河畔。苏军第六十二集团军的处境极端复杂起来。固守每条街、每幢房屋、每寸土地的战斗展开了。此时顿河方面军为了援助斯大林格勒保卫者,在该市以北实施了连续反突击,第六十四集团军由南向德军进攻部队的翼侧实施了反突击。顿河方面军和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反突击减轻了第六十二集团军所受的压力。11月11日,当苏军已充分做好反攻准备时,德军虽已突入市中七个区中的六个区,但最后一次强攻,仍未能占领整个城市。通过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和市区的激战,德军的进攻力已消耗殆尽。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防御战役过程中就制定了斯大林格勒反攻计划。战役由西南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共同实施。粉碎斯大林格勒地区之德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由三个阶段组成:合围德军集团;发展进攻和粉碎德军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歼灭被围德军集团。11月19日,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发起了进攻,揭开了反攻的序幕。次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开始进攻。经过两天战斗,苏军各方面军都突破了德军防御,坦克军和机械化军得到了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的机会。23日,西南方面军坦克第四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机械化第四军在苏维埃农社会合,封闭了在顿河和伏尔加河中间地区对德军第六集团军及坦克第四集团军一部共33万人的合围圈。继而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一边逐步压缩包围圈,同时建立了合围的对外正面工事,以保障顺利地肃清被围之敌。

德军统帅部为了给被围德军解围,建立了“顿河”集团军群。该集团军群司令官原打算在托尔莫辛和科捷利尼科沃建立两个突击集团以解救被围德军。但预感到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要灭亡的希特勒,催促司令官不等部队全部集中完毕就发起进攻,于是科捷利尼科沃德军集团沿通往斯大林格勒的铁路于12月12日向苏军发起进攻,但进展缓慢,随后被迫转入防御。24日,苏军对德军科捷利尼科沃集团发起坚决进攻并粉碎了该集团。16日,西南方面军和配属部队发起了进攻,粉碎了顿河中游地域的德军并进到德军托尔莫辛集团的后方。德军统帅部为制止西南方面军的迅猛突破,被迫耗尽了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预备队。这一进攻迫使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后放弃了解救被包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企图。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血,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顿河方面军领导人向德军第六集团军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上一篇:护手霜什么牌子好用,护手霜排行榜前十名(附2024年最新排名前十榜单)
下一篇:深圳十大宠物市场,深圳宠物市场在哪里,深圳哪里有狗市场(附2024年最新排行榜前十名单)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